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位于平陰縣玫瑰鎮的“玉帶玫香”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和9個市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就像綻放在黃河岸邊的“九朵玫瑰”,鄉土風貌和濃濃鄉愁讓這里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前來,玫瑰風情小鎮今年4月成功獲評首批山東省精品文旅小鎮。
在從基礎設施提升向產業振興邁進的過程中,玫瑰鎮持續激活能人參與鄉村振興的“能人效應”,形成了內有黨支部領辦紅色合作社、外有能人“入伙”成為“紅色合伙人”的發展態勢,使資本、資源、人才等鄉村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向鄉村回流,為“紅色合伙人”提供事業做大做強、回報國家的嶄新舞臺,實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紅色合伙人”多方共贏。
“紅色合伙人”就像一塊石頭扔進平靜的池塘,激起層層漣漪。東唐村是平陰玫瑰的核心原產地之一,周圍長出的玫瑰花香、色艷、含油量高。按照“無憂東唐”的齊魯樣板村打造定位,東唐村完成了村內瀝青路、雨污分流、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等鄉村振興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并在2020年7月由黨支部領辦成立了無憂東唐農業專業合作社。
在通過遴選到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之前,退伍軍人身份的張磊本身就把物流生意干得不錯,自身就屬于經營能人。經過多方考察,合作社選定了種植養心菜項目,利用“三資”清理騰出的32余畝集體土地和5位村民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種下了52畝養心菜,并在當年實現集體增收6萬余元。今年,養心菜深加工而成的面條、壓片糖果、茶葉已經上市,產品附加值更高。
盡管合作社發展蒸蒸日上,但在張磊心中,東唐村具備得天獨厚優勢的玫瑰產業如何突圍,如何通過一二三產融合給鄉村振興帶來更大助益,一直是他考慮良久的難點。
通過鎮黨委政府牽線,一次與花冠集團釀酒有限公司的對接讓張磊豁然開朗,一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紅色合伙人”的嶄新村級發展模式漸漸浮出水面。
東唐村利用清理殘垣斷壁整理出來的3700平方米宅基地,組織村民以宅基地、資金、勞動力折價入股,成立玫瑰酒坊合作社,投入200萬元建設體驗式玫瑰酒坊和玫瑰酒展廳。在這個過程中,花冠集團成立釀酒工藝、技術服務、設計施工等專家小組,對玫瑰酒坊的設計建設各個環節給予全程專業指導,并在合作社運營期間提供專業培訓。
“今年,花冠集團推出了以玫瑰鮮花為原料發酵釀造的玫瑰酒,也正需要在玫瑰的原產地有一個可展示釀酒技藝、能親身體驗,同時可購買玫瑰酒作為伴手禮的玫瑰酒坊,可以說雙方是一拍即合。”花冠集團釀酒有限公司濟南公司負責人蔣小莉說,她也成為東唐村鄉村振興首位“紅色合伙人”。
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是很多鄉村產業振興的痛點。在莊科村靈芝山下,占地30畝的十幾個靈芝大棚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用過去被當做柴火燒的玫瑰枝條繁育玫瑰靈芝,這種突破性的技術來自莊科村合作的泰安市和生泰山靈芝有限公司。泰安公司的負責人兼國內知名的靈芝繁育方面的專家周剛毅成為莊科村鄉村振興的“紅色合伙人”,帶來了公司的專利技術、育種和專業指導,以玫瑰枝條為原料繁育玫瑰靈芝試驗成功為雙方合作拉開了序幕,合生莊科農作物合作社注冊成立,泰安公司占合作社30%股份,負責育種和技術指導,并幫助拓展銷售渠道。按照計劃,今年秋季玫瑰剪枝后,玫瑰靈芝的繁育工作就將展開。
去年以來,玫瑰鎮緊緊抓住濟南“西興”戰略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特色產業,在玫瑰風情小鎮打造中建設了1314玫瑰街區、寫生研學基地、鄉村休閑民宿等一批配套設施,豐富旅游業態,增加旅游體驗,力爭成為網紅打卡地。這些“場景經濟”的運營,更是離不開文化、藝術、旅游等方面的資源共享。經過深入考察,濟南市文聯副主席、市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徐國衛受聘成為玫瑰鎮鄉村振興的“紅色合伙人”,在引導文化資源到玫瑰鎮落地,增強“玉帶玫香”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的文化符號,繁榮民間文化,吸引青少年前來研學、開展勞動教育等方面貢獻“紅色合伙人”的力量。
“不管從事什么行業,只要有資源,對鄉村有感情,愿意投入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我們都敞開雙臂歡迎入伙。”玫瑰鎮黨委書記楊欣說,隨著“紅色合伙人”越來越多,玫瑰鎮鄉村振興越有活力,產業振興也就指日可待。